近日,贵溪市流口镇细叶村以严实作风为笔、以民生需求为墨,将闲置的村小学从“教育福地”绘就成“创业福地”,探索出“党建引领定方向、资源整合破困局、村企联动惠民生”的闲置资源盘活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坐落于细叶村的中心小学曾经承载着村里一代又一代孩子的求学梦,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生源减少,为推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2024年9月该教学网点被取消,占地3000平方米的村小就被闲置下来。“偌大的资产被浪费,多可惜呀。”细叶村党支部书记张志敏心里想着,于是他与村“两委”共同商议,要想办法将这片“沉睡”的资产盘活,继续发挥它的作用。为此,张书记多次与流口镇党委、政府及市教体局沟通对接,要将细叶村闲置小学打造成来料加工基地,既能解决资产闲置问题,又能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也为细叶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多方联动聚合力,破旧立新焕生机。细叶村党支部坚决杜绝形式主义,真抓实干解决问题。该村张银保,其在贵溪经开区的企业(江西安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主要是生产智能锁等汽车配件,需要量大且方便延伸产业链,于是细叶村党支部书记主动前往贵溪经开区找到张银保,现场参观了他的企业后,表明希望他能够回村发展一条生产线,既能解决企业扩大规模的需求,又能带动村里的父老乡亲就业。于是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将汽车反光镜的生产线引进细叶村小学。现在,闲置的小学焕然一新,宽敞明亮的教室变成了整齐有序的加工车间,闲置的操场变成了货物堆放和运输场地,曾经的“废弃地”如今成为“聚宝盆”。村企共赢促发展,民生改善谱新篇。来料加工基地的建成投入使用,实现了村集体、企业和村民的三方共赢。
村集体通过出租闲置小学场地,每年获得稳定的租金收入4万元,增强了村集体的“造血”功能;企业既获得了充足且成本较低的劳动力,拓展了发展空间,也实现了回馈家乡的拳拳之心;村民则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既照顾了家庭,又增加了收入。目前,来料加工基地已吸纳本村及周边村30余名劳动力就业,人均月收入达到4000余元。同时,企业还定期开展技能培训,提升了村民的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此外,细叶村党支部加强对来料加工基地的服务和管理,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和村民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该镇党委将不断总结经验,创新思路,盘活更多闲置资源,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流口而努力奋斗。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