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西网鹰潭频道
集团报刊江西日报 信息日报 江南都市报 新法制报 大江网 新参考文摘 赣商杂志 都市家教 报刊精萃 地市频道南昌 九江 景德镇 赣州 新余 上饶 吉安 抚州 宜春 萍乡 鹰潭
您当前的位置 :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  鹰潭频道  >  地市播报  >  贵溪
贵溪市耳口乡曾家村:巧手编织绿色生活新图景(图)
2025-05-14 17:29:04    来源:贵溪发布
编辑:唐莉莉    作者:熊伟东
字体:   | 鹰潭论坛 | 评论(
新闻热线:13970436866
新闻热线:13970436866

  五月山村绿意浓,竹梢摇曳变“金箍”。5月12日,在贵溪市耳口乡曾家村一座闲置的民居内,40来岁的村民崔凤琴与五位“竹编姐妹”正手持剪刀、塑料绳,将一捆捆被视为“废料”的竹梢修剪、捆扎,在欢声笑语中赋予它们第二次生命。原本散落山林的竹梢,经巧手编织后,化身一把把实用的生态扫帚,成为当地“变废为宝”的生动注脚。

  曾家村被群山环抱,千亩竹林随山势起伏,每年竹农砍伐时,大量竹梢被当作废弃物堆积。“这些竹梢被砍下来后都是烂在地里,遇上雨季,马路边、沟渠里全是,堵塞水流不说,还容易滋生蚊虫。”贵溪市吴河生家庭农场负责人吴河生说,把这些竹梢捡来,能用的就带回去利用,不能用的就把它清理好,特别是沟道里的,这样解决了沟道堵塞问题。

  转机始于今年初,耳口乡党委、乡政府联合市林业局开展“竹产业生态化转型”调研,发现竹梢虽细,却因纤维柔韧、末端自然分叉的特性,是制作扫帚的天然材料。“废弃竹梢若加工成扫把,价值可提升20多倍。”这一发现让吴河生眼前一亮。在政府牵线下,他的家庭农场率先试水,将废弃竹梢回收再利用,既解了环境之困,又辟出增收新路。

  走进吴河生家庭农场的扫帚工坊,竹香扑鼻。崔凤琴等人熟练地将竹梢分拣、修剪,将粗壮的硬头黄竹梢作为主枝,细软的凤尾竹梢作为配枝,再以“三股穿插法”捆扎成型。“以前在外打工顾不上家,现在一天能扎40多把扫帚,赚120多元,还有空接送孩子上下学。”她笑着展示刚扎好的扫帚。

  为提升效率,农场引入半自动化捆扎机,并探索出“家庭农场+农户”模式。农场统一收购竹梢、提供设备,农户按件计酬,日结日清。72岁的吴菊英老人虽年岁已大,却能灵活地将竹梢分拣成束,“一天赚五六十元,活动筋骨还打发时间,比在家打瞌睡强多了!”

  据统计,目前该工坊日产扫帚超500把,成本约3元/把,售价8元至15元,货品现在是供不应求。吴河生算了一笔账:“竹梢回收价每斤0.2元,农户扎一把扫帚原料成本不到1元,农场提供场地和技术,利润按比例分成,很好实现了‘资源变资产、废料变财富’。”

订江西手机报:电信、联通用户发短信JX到10626655,移动用户发短信JXB到106580009,3元/月
相关新闻
网友留言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