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锣鼓,但也热闹,因为有掌声。近日,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在余江区杨溪乡杨溪小学隆重登场。欢乐的步伐、阳光般的笑脸,给余江这座如诗如画的村小增添了别样的风采。
“今天我可以上舞台表演,体验和学习非遗文化,感到非常开心。”杨溪小学四(一)班学生左怡婷一边聆听着余江非遗文化传承人章保荣老师的授课,一边模仿,神情之间,带着无限的崇拜。
上台表演的孩子有的模仿得有模有样,惟妙惟肖;有的则略显笨拙,引来孩子们善意的调侃。但他们都是那么认真地演绎着,聆听着。
“感觉我们余江好厉害呢!有这么丰富的文化,我要努力学会,更好地传承。”学生陈雨彤由衷地感叹。
为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余江区文广新旅局与杨溪小学合作成立了余江区首家校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
杨溪乡副乡长陈闻融、余江区文化馆馆长祝红艳、杨溪小学校长陈增文共同为传习所揭牌,现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在我们学校挂牌,意义重大,感到很荣幸。接下来,我们就有担子和任务了,希望把余江的非遗文化传承好,让薪火代代相传。”杨溪小学校长陈增文对传承与发展非遗文化情有独钟。他认为弘扬余江本地文化,让学生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魅力,不但能增强孩子们对家乡的热爱,增强自豪感、荣誉感,同时,对推动非遗文化传承有促进作用。
据了解,此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在学校挂牌在余江尚属首次。为营造“人人晓非遗、人人爱非遗”打下了坚实的基层基础,增添了浓厚的艺术氛围。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推进文化自信的一个重要载体。作为从事非遗工作的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做好非遗传承保护。在杨溪小学设立非遗传习所,目的是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余江大地的民间艺术在学校得到传承,让当代孩子在非遗文化的滋养中,提升文化自信。”余江区文化馆馆长祝红艳表示。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