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偿献血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崇高行为,能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这是我们的荣幸。”邮政局退休职工陈文湘、尉燕珍夫妇说道。
从事红十字会“三献”志愿服务8年,陈文湘每年跟随流动采血车外出“团采”超过100场次。14年来,他累计无偿献血47次、献血量达16800毫升。在他的影响下,妻子尉燕珍也加入了志愿者行列,夫妻俩携手志愿、倾情奉献,被人们亲切地称为“‘三献’侠侣”。前不久,陈文湘、尉燕珍夫妇也被推选为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候选人。
用热血传递温暖
2002年8月,陈文湘在街头无意中看到一份倡导无偿献血的宣传单,当时他只是单纯地认为献血会对自己和家人有益,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他加入无偿献血队伍,成为一名无偿献血志愿者。此后每一年,陈文湘都坚持献血至少两次,还捐献了血小板,直到2016年到了不能献血的年龄后才停止。这期间,他坚持无偿献血42次、献血量达16800毫升,如果按普通输血每次400毫升计算,他所捐献的血量至少可以挽救40人的健康和生命。除了自己坚持献血,他还动员妻子一起献血,一起进行遗体器官捐献登记,倾己所有,奉献社会。
为生命播撒余晖
退休后,陈文湘积极加入鹰潭市红十字会“三献”志愿者协会。他经常参加“三献”知识培训,努力学习献血的检测步骤、注意事项、应急措施及捐献造血干细胞、捐献遗体器官等方面知识,也更深刻地理解“三献”志愿服务的重要意义。夫唱妇随,妻子尉燕珍陪着老陈一块参与,有时去厂矿企业,有时跑偏远乡村,无惧恶劣天气,笑对艰苦环境,为志愿者做好后勤服务,为心存顾虑者科普献血知识。只要想到“多一个人加入,就多一点力量”,夫妻俩就无怨无悔、义无反顾。10年间,他们先后参加了300余场“三献”志愿服务活动,服务总时间超过2500个小时。不论严寒酷暑,只要有需要,随叫随到,“最忙的时候,一个星期有四天,一天12个小时不停歇。”
捐遗体奉献大爱
作为红十字会“三献”志愿者,陈文湘夫妇积极承担器官及遗体捐献宣传推广工作,并先后签订了器官及遗体捐献协议书。受传统观念影响,他们的努力时常遭遇误解抵触甚至指责漫骂。前些年,一位70多岁的老人在广场车站候车时,主动来到采血车上询问,在陈文湘的宣传引导下,老人决定无偿捐献遗体。当陈文湘兴冲冲上门为老人办理签订协议事宜时,却被老人的儿子劈头盖脸辱骂一通、赶出门来。他没有气馁,而是反复上门做思想工作,终于赢得老人子女的理解和支持。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鹰潭市红十字会成功签订200多例器官遗体捐献协议,5名志愿者捐献了造血干细胞。
陈文湘夫妇长期携手奔走在公益道路上,影响并带动了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公益。他们先后获得“全国无偿献血金奖”“全国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奖五星奖”“鹰潭市十大爱心人物”“鹰潭市最美家庭”“鹰潭市最美志愿者”“鹰潭市十大献血明星”“2021感动鹰潭年度人物”等荣誉称号。
点滴汇聚,情满人间。十余年来,陈文湘、尉燕珍夫妇一次次挽袖献血,用自己的坚持和奉献谱写了一曲曲动听的真情之歌。他说:“我只是尽自己的力量,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让人们在需要帮助的时候,能够感到温暖,看到希望。”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